第一个将《黄河大合唱》译为英文艺界介绍到国外的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4 19:32:34

爱泼斯坦:首次将《黄河大合唱》译成英文的人

  热爱音乐的爱泼斯坦一直觉得,音乐在各民族之间是可以相通的,音乐可以促进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和新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因而他一直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设法促使《黄河大合唱》在美国演出。
  1944年,爱泼斯坦来到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正是这次延安之行,才使他真正体验到《黄河大合唱》这首激越昂扬的歌曲。
  在延安的窑洞里,爱泼斯坦采访了毛泽东,结识了朱德、贺龙,写下了大量生动详实的报道,使外界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感受到“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半个世纪以来,爱泼斯坦的客厅里一直高挂着他离开延安时毛泽东送给他的亲笔签名画像,一直珍藏着在延安的采访笔记和照片;另一件一直被收藏的珍贵物品,便是由延安带回的《黄河大合唱》的乐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当年,在延安随处可以听到这首歌曲,那激昂铿锵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给爱泼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终身难忘,尤其钟爱。他觉得,《黄河大合唱》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日本侵略的最强音,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当时,他特意向延安有关部门要了一套《黄河大合唱》的乐谱,从此一直珍藏。
  这一年,经爱泼斯坦帮助改写,新华社在延安窑洞向世界播发了第一条英文电讯,从此,世界开始听到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同年,爱泼斯坦与叶君健合作,第一次将冼星海写的《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译成英文,为很多国际友人广泛传唱。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爱泼斯坦前往美国途经英国时,遇到了他的中国老朋友、翻译家叶君健,久已酝酿在心的奇想蓦然凸现:何不将《黄河大合唱》这首优美杰出的歌曲翻译介绍到美国去?那一定会产生宣传中国、增进了解的效果!因为美好的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于是,爱泼斯坦热情兴奋地邀请叶君健同他一起将歌词译成适于歌唱的英文,带到美国。
  到美国后,爱泼斯坦揣着心爱的《黄河大合唱》的乐谱及译词,满怀希望、兴致勃勃地四处奔走。他先是把《黄河大合唱》送给俄裔美国朋友,著名的“唐格坞音乐节”的作曲兼指挥谢尔盖·科斯维茨看,希望在他那里演出。但这位俄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