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梅州民俗文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4 20:09:48
谁有有关"梅州民俗文化"的文章

急用

谢谢!

梅江河,发源于陆丰与紫金交界的乌突山七星峒(又名文笔峰),沿莲花山北麓自西南向东北流经五华(至水寨段称琴江)、兴宁、梅县,至大埔三河汇入韩江,再经潮汕平原后归入浩瀚南海。全长305公里,流域面积23000多平方公里。梅州市各县(市)均有梅江汇接支流。蕉岭石窟河由北向南流经梅县丙村东洲坝汇入梅江;平远程江河流经梅城汇入梅江;丰顺丰良河全长75公里在该县站口汇入梅江主流韩江。梅江从西南方向进入梅城,绕城中心成“U”字形后掉头东去。

我们饮梅江之水养生活命,我们用梅江之水灌溉良田;我们在梅江水中沐浴嬉戏;我们在梅江水上行舟出洋。过去,由于生活艰难、陆上交通不便,多少祖辈先民,就是借此一江之水,买舟出海,远走异国他乡。亲人离别,水天相隔。天涯海角的游子和家乡的骨肉亲人,魂牵梦萦的也始终是这一湾悠悠梅江水。

历史沧桑多

据有关部门记载的重大自然灾害史料显示:从清道光癸巳十三年即1833年至解放前,梅江流域洪灾频繁,干支流多次决堤,共冲毁全市各县(市、区)房屋店宇上万间,洪水吞没良田牲畜无数,数千民众葬身水域。特别是梅州城,受害尤为严重。梅城自宋皇佑4年建城,至今已历千年,长期被称作“水浸城”,每年出现几次“搬大水”凄苦情景。建国后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梅江河中没有驯服的洪水仍然多次为害两岸百姓,党和政府多次派出飞机空投物资救援梅州灾民。其中 1986年7月的台风暴雨留给梅州市民的印象最为深刻。全市河流水位暴涨,塘库暴满,堤围陂圳冲决,水漫梅州,梅城成汪洋泽国。全市130多个乡镇受灾,死153人,伤1640人,冲毁农田房屋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无数,经济网站损失达6亿多元。

梅江母亲河,在养育了两岸百姓的过程中也夺走了无数生命;在给自己的儿女以欢乐的同时也给他们以无奈。滔滔梅江水,流去了多少梅州人的悲欢泪。

长堤从今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梅江干支流水系进行有效整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江河堤围塘库陂圳等水利设施得到大力加强。

梅州干部群众最乐于称道的是从1993年开始的被誉为“梅州模式”的梅江一河两岸改造建设工程。梅江堤岸过去虽然经过多次整治加固,但仍然是沙土堤,难于承受洪水侵袭,被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