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后,怎么写观后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4 09:58:31
``

按照自己的感觉写呀,比如:你不想去旺卡巧克力工厂吗?你佩服威利旺卡、查理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我也是刚看,真的很好看,要是真的能有旺卡巧克力工厂就好了...(*^__^*) 嘻嘻……,俺也爱吃巧克力。

世上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无论发生了什么,家庭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哪怕只是一句关心的话语,一顿热腾腾的饭菜,都能抚平我们心头的伤痛。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是关爱的方式不同,不要因此和家人产生误会,破坏与家人之间的血肉亲情。多一些谅解,多一些关心,像查理一样成为最懂事,最能体谅父母的孩子。

巧克力工厂的童话

昨晚看了期待已久的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以下简称《查理》),煞是好看。巧克力和糖果做的瀑布、果子、草坪、小桥、树木,眼中,口中仿佛都飘荡着巧克力的芬芳。看过这个电影,本来对巧克力、糖果没有好感的人或许都会对她们另眼相待吧。而我则是越看越从身体里生发出了要吃它们的欲望。我犹犹豫豫,又心怀欣喜地把它们想象成早上吃过的那些巧克力。嗯,一阵令人昏眩的甜腻扑面而来,似乎有各种形态的巧克力呈现眼前。虽没有电影中那样多彩多姿,形象万千,却也美味非常。

儿童文学、童话大多带有说教色彩,告诉懵懂无知的孩童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怎么是对,怎样是错,一般的主题无非是正义战胜邪恶、智慧成就幸福、或真诚真爱创造美好未来,诸如此类,不一而同。儿童电影自然也不能逃脱这种定势。这与其说是一种儿童作品的套路,不如说是人类幼年时期或者充满幻想时期永恒的话题。它不沾染现实中的阴暗、腐烂和人性的丑恶,而是永远活在“很久很久以前”,沉浸在阳光明媚、鲜花绿草铺满路,充满爱与正义、光明与勇气的美丽幻象中。

《查理》也是这种美丽幻象的折射。在童话故事里,穷孩子总是最终获得幸福的人,他们老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歌颂,包括贫穷给予他们的美德。有钱人则永远是被批判的对象,他们肥头大耳,不是愚蠢之极草包一个,就是满肚子坏水,最终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遗臭万年。所以凡有美丽的公主和英俊的王子,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嫁/娶一个地位低下的穷孩子,只因为后者的机智、勇敢、善良和真诚所折服。如果从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那么童话真真切切就是无数集体无意识的白日梦的满足。童话里是对美好世界的憧憬。它是对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