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瑜是哪个故事中的人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2:44:03

是要这个人资料吗
  http://baike.baidu.com/view/420754.html?wtp=tt
  黄瑜,字廷美,香山(今属广东)人,生卒年不详。约明孝宗成化中前后(1470年前后)在世,景泰七年(1456年)举人。他参加会试的时候名列乙榜,因为不愿去做不官,于是去做太学生,但接连几年参加会试仍没考中进士,只好由小官做起,后来曾升迁为惠州府长乐县知县。他做县官政绩颇佳,百姓也颇拥戴他。但他性情则刚直不阿,与上级关系处得不好,屡次得不到升迁,作了十五年知县后弃官不做,回到广州会城。

  曾经官场沉浮的黄瑜将功名之事终于看得淡了,整天不是与好友评诗论文,就是埋头于著书之中,他有意地记载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并对一些历史典籍加以整理。黄瑜在家曾亲手种了两棵槐树,等槐树长得枝繁叶茂之时就在树后盖了个简朴的小亭子,取名“双槐亭”,他归家后的很多时光就是在亭下度过的。人称黄瑜常在亭下吟诗作赋,兴起之时论声歌啸,旁若无人。由于他十分喜爱自己种的这两株槐树,不但自称“双槐老人”,还以“双槐”为自己的著述命名。又作《双槐岁钞》。

  黄瑜七十岁时,这本书稿才正式完成,共花费了他近四十年的时间,其间几易其稿,态度十分认真。他在《自序》中说:“每遇所见所闻暨所传闻,大而缥缃之所记,小而刍荛之所谈辄即抄录。”可见他为此文集倾注心血之多。大事不厌其烦,小事不嫌其简,对每件见闻都是很严肃地对待的。他还说:“得诸朝野舆言,必证以陈编确论;采诸郡乘文集。必质以广座端人。如其新且异也,可疑者阙之,可厌者削之。”由此可推论此集的两特点,其一,重考证,不以新异取悦于人,所著文略是很严谨的;其二,是依照黄瑜个人的观点编撰此书的,从中可以分析出黄瑜对问题的看法。据传闻,书中关于馆阁诸事的《国子试魁》、《甲申庶吉士》等篇,就是黄瑜因材料不足而阙疑,一直没有完篇,直到他的孙子黄佐在官方文书中找到相关资料,予以补充这才得以完稿。
  黄瑜的此类文章文笔生动,情节曲折,对话精彩,己初具小说的雏形。并且,所著均为白话略带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