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虞世南 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2:18:27
如题,只要简单的译文,不要赏析!有作者简介加5分。还有,《夜泉》袁中道译文及作者简介,有加10分!谢谢!快!

虞世南《蝉》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
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作者简介:虞世南, 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袁中道《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冬天的夜里,在被白雪覆盖的山中,鸟忽然鸣叫起来,
石头冰冷冰冷的,上面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
流水在月光的照耀下,
就像是一溪雪在流动。

作者简介:袁中道(1570-1623) 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

【年代】:唐
【作者】:虞世南
【作品】:蝉
【内容】: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并非由于清风的原因。

作者简介: 虞世南, 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夜泉》明.袁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