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时候佛教信仰被印度教取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8 14:16:29
现在我知道尼泊尔绝大多数居民都是信仰印度教的(不管是不是真信),南亚地区由原来的佛教改信印度和伊斯兰教,上次阿富汗的佛像被毁就是这个信仰改变的原因,另外中亚很多地区也有佛教改成伊斯兰教,这是为什么啊?
是不是佛教对人生的态度太冷淡了,传教的热心不够啊,或者是由于其他宗教的组织性太强了啊?

佛教在印度的衰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政府的打击,二是婆罗门教的复兴(即今天所称的印度教)。印度今天的佛教是公元19世纪后期才由斯里兰卡重新传入的。在此之前700年中,印度没有佛教。

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全印度的统一。他征服南印度羯陵伽国的时候,看到了战争的惨状,大动悔悟之心,从此放弃了由武力征服的办法而归依了佛教,并大力传播佛教。佛教慈悲安忍的教义,在摩揭陀帝国统治者看来,对国内统一事业的巩固,是有利无害的。当阿育王从亚历山大穷兵黩武的后果中,从他自己征伐时遭到顽强抵抗的经验中,认识到必须改变武力政策而采用怀柔政策的时候,他便选择了佛教作为他的政治思想武器。阿育王大弘佛法后,三百多年中,佛教在中亚各国获得坚固的根据地,更向东发展而传来中国,流布地域,日见推广。但是在印度境内,佛教却遭遇了厄运。阿育王逝世后不到五十年,孔雀王朝为巽伽王朝所代替。受到婆罗门国师的助力而篡得王位的富奢蜜多罗王崇拜婆罗门而严厉地排斥佛教,毁坏塔寺,杀戮僧众,使印度佛教一时陷于黑暗的时代。幸而巽伽王朝的统治权力限于中印度,他的排佛运动没有波及到南印度与西北印度。当时佛教徒多避难于西北,也有逃到南方的,因而促进了北方佛教的兴盛,和南方佛教的发展。公元4世纪在中印度兴起在印度史上是与孔雀王朝媲美的一个王朝笈多王朝,佛教在这时期也有了重要的建树,出了不少大学者,笈多时代的佛像雕刻被认为是印度历代雕刻中很完美的作品。笈多时代开始兴建的那烂陀寺,不断增建,规模日益宏大,大乘学者们集中在那里讲学研习,蔚为当时印度最高学府,大约6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这一百年左右是那烂陀寺的最盛时期。我国玄奘法师曾在这里留学。戒日王曾在他的首都曲女城开群众大会召集学者们辩论哲理。可见当时佛教讲学风气之盛。但从总体上看,婆罗门教神学却有更大的发展,并且超过了佛教,在政治和理论上具有了优势地位。公元800年左右,商羯罗吸取了佛教在组织和思想上的优点,对旧婆罗门教进行了改造,使这个古老的宗教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最终成为现在印度人民普遍信仰的印度教。

到11世纪波罗王朝末期和继起的斯那王朝时期,佛教上师们星散避难,多经历尼泊尔、迦湿弥罗等地来到西藏。最后斯那朝王室也改变了信仰,佛寺学府先后被毁,留存的僧人寥寥无几。十二世纪末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儿帝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