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史家笔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5 15:19:44
用文学名词解释的方式,有例子说明更好!谢谢!

所谓“史家春秋笔法”,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
杜预是这样解说“春秋笔法”的“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称族尊君命,舍族尊夫人。梁亡。城缘陵是也。”

秉笔直书

http://www.wzssz.com/blog/u/2149/archives/2007/642.html如是说

温儒敏:说得很“实”,但又处理得很好

把抓文学现象作为处理文学史的一个基本方式我觉得洪老师这本书做得比较好。从这一点来切入当代文学史,我觉得是很智慧的,也比较切合它的研究对象。另外一个特色,是我觉得洪老师真正用了“史家的笔法”,这很不容易。因为研究对象决定了有些话不能直说,历史还没有沉淀下来,这不完全是因为政治因素的制约。这本书说得很“实”,但又处理得很好。我觉得有点类似《剑桥中国史》那种简要的、勾勒式的写法,点到即止,用的是些中性词。

曹文轩:我觉得90年代的文学,可以不写

我有四点感觉:看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当代文学”仍然是一个合法的有效的概念。第二个感觉是,“当代文学不宜写史”的论断成为一个可以动摇的论断。第三点感觉是洪老师这本书的整个叙述风气,我非常感兴趣。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