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京剧是国粹?其他的就是不是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0 18:30:52
南方人,西部人都不听京剧,也听不懂,南方西方也几乎没有人唱京剧,怎么京剧就能叫国粹呢?广东有粤剧,四川有川剧,这些都没"国"字号,真奇怪,难道生于北京就是高人一等?
下面有人说京剧能代表国家,但我看京剧只能代表老北京的艺术,难道广东,四川都可以代表?

因为北京是首都,如此而已。

虽然各地有各地的剧种,但是京剧应当是最早走出国门的剧种(梅兰芳先生带出国门的)京剧行当齐全,故事丰富,而且出了一大批优秀演员,即使是在南方,也有麒麟童先生等。当时的“南麒北马关外唐”足以说明京剧的影响力即使在解放前后也已遍及全国
而且,各地的方言若非本地人很难听懂,如听粤剧需懂粤语,听川剧也需懂四川方言,而京剧唱腔念白虽然有时有上口字,但基本上还最类似于普通话。只要懂普通话的人,应该都可以听懂。南方人说听不懂,是因为他们没有特别用心地听
至于说南方西方人唱京剧者少,其实还是地域的关系。南方西部人唱的虽少,但是全国各地(西部某些未开发地方可能除外)都设有京剧院。试问,全国还有哪个剧种有如此广泛的影响?上北方来找粤剧院根本就是找不到的
京剧可能在南方并不普遍,但在全国没有一个剧种比它更普遍

京剧博大精深,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果让"河南讴"或"拉后腔"成为国剧,当
地的老乡高兴了,但全国人民却高兴不起来.
我不讨厌河南讴和拉后腔,乡土气息很浓,很好听,但只能代表地方,不能代表国家.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地理原因。

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

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簧调吸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严格地说,二簧与皮簧两个名称应有区别: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调,而皮簧则为包括西皮在内的新的徽调。至清末民初,通称皮簧戏。光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