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方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5 20:16:00
想请问现在绵阳话里面的“打饼子”的出处及由来。高分悬赏!

。。。。
绵阳有一种小吃叫干饼子,做这种饼子的时候,用一只木棍在桌案上打得“拍拍”响。男女交欢的时候,肉身相接,加上一系列的动作,也会发出“拍拍”的响声,故打饼子就是做爱,由此而来。

这是校园流行词吧,从初中开始就有这个说法了,很形象哈,呵呵,你自己可以想象下,就不阐明了,这种词汇当然不存在出处,或许在某某学校诞生了,然后一传十十传百,要不到好久整个绵阳甚至绵阳周边都有这个词了

开着桑塔纳“打饼子”

小烧饼为3万襄汾人开辟创业路

42岁的曹五根当年带着“打饼子”的家什闯荡京城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竟靠着一家人披星戴月卖烧饼,积攒了30多万元。当他开着崭新的桑塔纳轿车,回到老家山西省襄汾县永固村时,全村轰动了。比老曹小几岁的同乡人郭北管,也是和家人一起在北京“打”了十年的“饼子”,近几年他们在家乡先后入股投资30余万元建起了两所民办学校……
这种近似于传奇般的故事,在山西襄汾却十分普遍。据统计,目前全县在外以打饼子为主业的农民就达3万余人。他们走出祖辈生息的土地,走向外面广阔的世界,用勤劳的双手打拼出一条创业之路。县委书记陈玉士感叹地说:“一个小小的饼子,让广大群众见识了外面的大市场,也使我们找到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好路子”。
襄汾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上世纪90年代初,农民人均纯收入始终徘徊在千元以下。当曹五根、郭北管等襄汾同乡靠在北京、天津等地“打饼子”,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后,县委、县政府敏税地认识到这是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于是因势利导,从引导、服务、管理入手,“三管齐下”,努力推动这一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抓引导,重视导向作用。襄汾县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农民夜校、党员会、群众会等宣传形式,组织外出经营成功者现身说法,就热门话题、经营诀窃等,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
抓服务,解除后顾之忧。针对大量劳动力外流带来的土地撂荒、老人子女赡养等实际问题,襄汾县完善了土地流转制度,明确提出外出户可以将难以耕种的土地退回集体,由集体再行承包给生产大户;组织成立代耕队,由农机户牵头为外出户代耕代种,外出户则负担相关费用;加强敬老院、托儿所建设,使外出户走得放心,干得舒心;聘请有关部门人员和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