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建成后的三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5:16:53
很急,请马上回复!!!!请些100字左右

大坝建成后,三峡又将出现一处宏伟壮观、巍然屹立的著名景观。永久通航建筑物的建设,可改善长江三峡的通航条件,从上海起航的万吨船队通过永久船闸可直达重庆。
三峡工程在旅游观光中更有其独特的魅力。坛子岭观景台是三峡大坝工程旅游观光的制高点,登上坛子岭,极目远眺,三峡大坝工程的景观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大坝工程的工地上,滚滚的涛声,鼎沸的人声和轰鸣的机器声,声声入耳,汇成了一首热火朝天,汹涌澎湃的劳动交响曲。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从宜昌到重庆绵延650公里的人工湖,到那时,碧水连天,烟波浩淼,“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三峡大坝则宛如一条出海的蛟龙腾飞江中,又如一架美丽的彩虹横卧江上。两岸群山叠翠,绿水环绕,小岛星罗棋布,溪流蜿蜒曲折,峡谷纵横交错,秀美的自然风光必将令人们如游画廊,心旷神怡。

来自法新社、英国电视四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半岛英语电视台等二十多家媒体的中外记者目前正在三峡库区采访,他们来到三峡大坝边上的中华鲟研究所,共同见证中华鲟在三峡大坝建成后的“新生活”。

中华鲟是长江特有的一种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和沿海大陆架。中华鲟长可达五米、重可达千斤,但性格温和。每年,数千条处于成熟期的中华鲟从长江出海口逆流而上三千里,回到故里金沙江产卵孵化;孵出的鱼苗又会顺长江而下,回到大海生活,周而复始、未曾改变。

葛洲坝、三峡大坝的先后修建,截断了中华鲟生殖回流通道,洄游繁殖后代的中华鲟数量开始减少。为了不让中华鲟灭绝,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了人工繁殖和保护中华鲟的工作。成立于一九八二年的中华鲟研究所,便是中国首家专业保护中华鲟的研究所。

“每年,我们会从葛洲坝前捕捞洄游的野生中华鲟,运至研究所进行繁殖及人工受精,以此保护和繁衍中华鲟、维护生态平衡。”该所研究中心主任刘灯红告诉记者。

在湖北宜昌市黄柏河江心岛的研究所里,三条从葛洲坝前捕捞的野生鲟鱼正在休养生息。十月二十五日,该所正式展开中华鲟今年秋季的繁殖工作。十一月三日,首批中华鲟鱼苗在科研人员精心细致的培育下顺利出苗。

在一座安静的水池里,记者见到这三只野生鲟鱼:一只在此前不久一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