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需要什么改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5:29:00
要好(初中的!).

一、取消可以取消的考试,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动活泼的发展。

  1.取消校内的常规考试,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促使学生更重视平时的语文学习。

  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要求学生必须树立良好的态度和习惯,依靠平时的日积月累,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采取“临阵磨枪”的朝夕之功。如果能将考试分散在常规的教学形式、教学要求之中,就能够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起到督促和鞭策作用。上海市育才中学于1980年取消了传统语文教育中的期中考试,第二年又取消了期末考试。对学生的考查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将考试同日常的语文作业、练习和课堂讨论等常规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然后评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的成绩。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评定,不仅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进步情况,而且还参照学生思想认识提高的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认真程度等指标。这是较早对我国传统语文考试制度进行改革的典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注:《论普通教育校内考试制度的改革》,《教育研究》1986年第8期。)育才的成功经验表明, 采取“化整为零”的考评方法,不搞“突击性”的考试,会使学生更重视平时的语文学习,挖掘学习潜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2.取消校内的常规考试,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全面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服务。

  北京八十中特级教师宁鸿彬是这方面的优秀范例。他从1978年开始对语文教学进行整体改革,经过六期系统实验,收到理想的成效。他从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目标出发,制定了教材、教法、考试和课外活动四方面改革的方案。他大胆改革考试制度,取消了平时、期中、期末等一切考试,代之以根据学生平时在听、说、读、写、想五个方面的情况而作出的考核记录。从第三轮实验开始,半年多没进行一次考试,但1985年初对教改实验班进行一次考试,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其它平行班。这种改革的长处首先是,把考试改革当作语文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努力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全面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它符合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通过考试及教材、教法和课外活动的系列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习惯,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努力使学生成长为创造性、开拓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