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有一句,如果换成"天地有仁,生生不息"怎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4:02:39
原句就不用说明了

‘有仁’、‘不仁’,随你解释,都合理,也都不合理。

但有一点,天地对待万物是‘一视同仁的’。天地无法对待个别的物种或人类特别的优待,否则这世界就不是如此多姿多彩、百花齐放了。

这可以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规律证明。天地给了这些,物种之所以生生不息,完全是适者生存,这其中,你说天地有仁或无仁都可以,只要那个物种还能生存繁衍下去,即使那个物种灭绝了,也不能怪天地不仁,因为天地已经给了它那么多资源和机会!

天地不传话,谁也不知天地是有仁或不仁,但若说天地有仁,就不够客观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周狗,境界高得多了。

如果换成"天地有仁,生生不息"这样说,那就不叫道德经了,改叫“佛经”了。

佛,讲“仁”,而“道”与佛不是一条道上的和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上天有好生之德。
这才是道。
楼主对仁的认识和道的认识还有些浅。

原句就不用说明了......

句子改了,谁知道改哪句了。如果天地有仁不是改的话,那后面跟的话都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对应了。

我个人认为:不可。
大道废有仁义。若天地有仁,则有人或有物不从道。
生生不息,是万物遵从道的结果,不需要天地有仁。如果天地非要有仁,也是天地的行为过了。
就像吃饱了饭的人,你非要给人家一碗大肉,结果如何?
也许你的想法有点年轻吧,不过勇气可嘉。

这里的仁,不是指的‘仁义’,而是‘生命’或者‘意识’

这就是说,天地万物都有他自己的灵气,有自己的丰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