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置换手术后的骨吸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3 20:19:21
患者由于骨肉瘤做了假肢置换手术,手术后十个月后疼痛,经检查,出现了骨吸收,一走远路便疼,这种情况下应该用什么药好?或者说平常应该注意些什么?

没有什么药可以用,平时尽量少走路,随着时间的延长,慢慢会好的。

做个免荷矫形器也许能帮助他,吃药只是缓解疼痛。

骨吸收(resorption of bone)过程是破骨细胞的破骨过程。当骨组织的某处在一特定的时间需要重建时(如微创伤—疲劳骨等),先有一组破骨细胞被激活(包括单核前体细胞→破骨细胞前体→破骨细胞成熟、活性提高),迁移并粘附于吸收部位的矿化骨基质上(即矿化骨表面),融合成多核巨细胞,并发生极化。这种细胞与骨相对的膜形成皱褶缘(ruffled border),远离骨表面的膜则称为基侧膜(basalateral menbrane)。皱褶缘与骨表面之间的区域称为缝合区(sealing zone)(即电镜下的清亮区(clear zone)),它与骨表面紧密接触,构成有利于骨吸收的密闭腔隙。在破骨细胞内的溶酶体酶的活动下,经皱褶缘排泌酸性物质,溶酶体酶、酸性蛋白酶在腔隙中逐渐积累,这就是有人称之为被 激活中的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装置,从而提供了一个局部酸性微环境(这个微环境是由破骨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活动来实现的),并集中了一些骨吸收因子和酸性微循环累积的不同酸性水解酶,使骨基质中的无机质溶解,有机质崩解。这些溶解的产物——蛋白质和钙离子被吸收入破骨细胞内,再排出细胞外,转运至血循环。这就完成了骨吸收过程,即破骨细胞对旧骨的破骨作用。骨吸收完成时,该局部骨表面形成吸收陷窝,称骨陷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