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中珠母云的形成原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22:56:02
通常对流层中才有云的形成,以凝结核为中心凝结了水滴,才形成了云,可是,地理课本上,珠母云在臭氧层中,臭氧层在平流层(离地12km-50km)的中上部,而平流层里是不易形成云的,那珠母云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凝结核是不是灰尘?凝结的是水汽吗?(三个问题哦~)

珠母云(贝母云)
珠母云以前叫贝母云。多出现在高纬地区离地20—30km的高空,厚约2—3km。(挪威和阿拉斯加常见)云体具有珍珠般光泽,透光如卷云;它又伴有较淡的紫、蓝、红、黄等近乎同心排列的光弧,犹如阳光下贝壳闪耀的色带,鲜艳夺目、十分“抢眼”。
澳大利亚南极局的科学家安德鲁·克莱克西犹科表示,珠母云是由冬季时南北极高极地纬度山脉上空的气流上升造成的,但这种情况并不经常发生。他说:“冬季的时候,人们只有处于地球的合适位置,并且在太阳位于视野以下的情况下才能见到珠母云。”珠母云只有在气温低于零下80摄氏度(零下112华氏度)的时候才能形成。

气象学家丽娜·贝克表示,在位于地表上空大约20千米(12英里)的平流层,临近珠母云的气象气球测出的温度为零下87摄氏度(零下124.6华氏度)。珠母云的照片是由贝克拍摄的。她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个温度大约接近已记录的地表最低温度。”

克莱克西犹科表示,罕见的珠母云也被称为“极地平流层云”,研究它不仅仅是出于一种好奇心。他说:“珠母云不仅揭示了极端的大气条件,同时助长导致平流层臭氧严重破坏的化学变化。”

克莱克西犹科在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电台采访时说,地球上空8到50千米(5到31英里)的平流层的温度,可能随着全球变暖的不断加剧而不断下降,25年来收集的数据已证实了这一猜测。他表示:“在这段时期里,平流层的温度变化呈小幅下降趋势,其发生的速度实际上要高于地表温度变暖的速度。”

纤细的珠母云是在日落时分出现的:逐渐暗淡的光线穿过微小的水滴——因平流层强风而形成的冰晶。根据科学家的测算,同一高度的风速差不多达到每小时230千米(每小时143英里)。

珠母云以前叫贝母云。多出现在高纬地区离地20-30km的高空,厚约2-3km。(挪威和阿拉斯加常见)云体具有珍珠般光泽,透光如卷云;它又伴有较淡的紫、蓝、红、黄等近乎同心排列的光弧,犹如阳光下贝壳闪耀的色带,鲜艳夺目、十分“养眼”。
在高纬平流层底,大气温度约为-53℃,向上温度增加,因而在平流层下部自20-30km向上,逆温有加强的趋势,有利于大气凝结核的聚集。若该处同时有充分的水汽,凝华成珠母云是可能的。但是,那里的水汽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