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 《死水》和《沁园春 长沙》在内容和表达上的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1 03:29:02
急!!!!!!!!!!!!!!!

同为爱国诗,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经历迥异,身分地位不一,胸襟抱负两样,个性气质有别,因而呈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和风格。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当年正是工农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开展的时代,而毛泽东正是这一时代的工农运动的领袖之一。时年32岁的他当时在老家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后接受委派,到广东去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时路过当年学习战斗过的长沙,诗人来到橘子洲头,对着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江水,满目是绚丽夺目的秋景,心中自然联想起蓬勃开展的工农运动,牵挂着祖国大好的河山没有掌握在工农大众的手中,于是自然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后,通过回忆革命战友,展现他们的才能和爱国热情,自然点出:那些和他一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革命青年,才是主宰中国命运的风云人物。“诗言志”,博大的胸襟中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和“舍我其谁”的自信,表现出革命领袖改革社会,主宰中国前途命运的胸襟气度,诗风豪迈、坚定而自信。

闻一多的《死水》是另一类型的爱国诗,写于1925年,发表于1926年。当时诗人正由国外归来,他渴望着有一个全新的中国在等待着他们去开拓,去创造。可惜,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之下,军阀混战,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热血青年的爱国行为惨遭镇压,中国社会陷入一潭死水的境地。诗人对这一现实十分失望,“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发现》),由失望而愤激,由愤激而诅咒。他愤怒的诅咒着这个丑恶的世界,“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揭露它的以丑为美:铜绿成翡翠,铁锈变桃花,油腻织罗绮,霉菌蒸烟霞。最后愤怒地呼喊:“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希望丑恶的世界尽早结束,这样,一个全新的、富强的、自由民主的中国才会早日如凤凰涅盘般地重现。这是因为,诗人是一个爱国激进的民主战士,又是一个清醒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痛恨这没有民主自由,只有专制压抑的社会现实,可又看不到社会的出路,自己也缺乏改造社会的雄心壮志,所以,诗中才表现出愤激和反讽的特点。但在这幽愤的言辞后面,跳荡的是诗人热爱祖国,改造社会的火热的赤子之心。这强烈的诅咒的背后不是绝望,而饱含着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

由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诗人自己的个性、身份、胸襟不同,因而在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