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从军行的最后一句怎么不押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1 01:25:20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古人作诗都是讲押韵的,我怎么觉得“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这最后一句中的“入汉家”跟上句中的“埋荒外”发音不押韵。这样写是不是有什么特别这意呢?

我是南方人,南方音与古音特别相近,因为南方的口音保存了中国古代汉语的读音,而现行的普通话是以北方音为底的,北方音是由古代汉语加上女真语等北方外来民族的语言杂合而成的.所以按照普通话读并不压韵.按南方话读,大概是这样的,可能拼得不准,但没办法,最后一个字分别为:HO,DO,MO,LO,CHO,GO,按汉语拼音拼一下,有没有发现很压韵.如果还是感觉不出来的话,找个南方人(尤其是吴地的人,如上海和浙江北部).另外说明一下,我是浙江绍兴人,按绍兴话读,是完全压韵的.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由于古代没有标准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汉字古代的读音与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给中华民族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据我所知,古代各个时期的读音都有差异。大家看看唐代李贺的诗歌会发现有一部分也是不押韵的,这其实是因为用我们现在统一的拼音去读它才会这样。何况古从军行这样的古体诗。
这首he,duo,mo,luo,che,jia用今天的读音看来其实都不算押韵

偶数句押韵就可以。末句“家”和上面的“车"押韵。

古人做法诗是讲押韵的,但也讲对称啊,
"埋荒外"与"入汉家"是对称着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用今人定的规矩和标准,来要求和检验古人,行吗?

家和遮、车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