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教会衰落?如果它真得那么高深莫测的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0:10:40
仅靠一本小书,基督教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反观之,佛教渐显萎靡之态,从众减少,理论和声势都毫无进步。无论怎样解释,我不相信悉达多王子费尽心力创建的理论最终为人们所淡忘。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佛教的大师们不认为这是一个他们必须重视的危机吗?
大家没有开个峰会讨论一下对策吗?

无量众生誓愿度!

不管世界上还剩下多少佛子,

都应该发誓转法车仑,度众生。

佛教没衰落吧信佛的人很多 道教衰落了到是真的

因为,佛教传播的方式也是有为法,凡是有为法,皆是成、住、坏、空。
佛教用自身的成、住、坏、空,来说明佛法的正确。

基督教并不是一本小书。

在基督教的发展中,很多人对于宗教的发展作出了很多的理论和方法的贡献,并随着社会的发展推出适合人们学习的方式。其中基督教的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贡献是很大的,他们有浩如烟海的作品。

佛教的内容是很好的,但是发展的思路仍然停留在中世纪的水平。形式与社会的互动性与基督教无法相比。

世间人皆追求快乐,然无人知晓真正的快乐,乃在涅盘,亦即超越生死,透视假相,以纯净的心灵,随缘应物,任运自在。在这个沉沦于无明与不安的世界中,佛法带来了自在安详的曙光,因为它是即现实又超越,即超越又现实的,依之而行,可将感性与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开采出精神层面深度觉醒的生命光辉。学佛并非对死亡的寄托,往生就在当下,在每一个起心动念中。死亡不等于解脱,解脱亦毋须等到死后,但能无相、入于中观思想、没有烦恼,现前即是解脱。佛教的思想,对于人类的现实生活、物质文明,乃至身心安顿,都有着积极、正面和实质的意义。哲学是形而上的理论,无法从实际生活中得到印证,佛法则可透过信解行证,运用在生活的每一个时间和空间。如此高超、伟大的宗教,如此完美、奥妙的义理,为何却始终积弱不振?佛教徒人数之多,号称世界之冠,然则缘何学佛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却罕如凤毛麟角?其中有多项成因,值得吾人去一一探讨和改革。佛法是人类精神的最高指标,是超越轮回之苦的慈航。衲既深蒙佛恩,荷担如来家业,唯愿效法本师牺牲、奉献的悲心,誓愿务使佛教兴盛,正法重现。今欲令佛教兴盛,必须具足两项先决条件:其一为培育僧才,其二为大转正法的因缘(讲经说法)。恩师广化老和尚,曾于病危时嘱咐于衲,倘遭不测,应担负起佛法教化之重责大任。衲请示:“因如何去做?”恩师告以:“佛教要兴盛有三件大事必定要做。第一是培育僧才,第二还是培育僧才,第三仍是培育僧才。”此观念不但与太虚大师的主张毫无二致,更于教内大德赵朴初老居士不谋而合。据悉朴老亦尝言及:“佛教当前的任务,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