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魏晋南北朝某一种艺术的感想的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8 15:44:56
求一篇关于魏晋南北朝某一种艺术的感想的文,600字左右,只一种就行,美学作业...拜托....

180秒哭墙
祭笛拉响的时候,穿透云层的阳光幻化成无数观音手,一边举起亡灵,一边抚慰生灵。黄钟起自珠穆朗玛之巅,成大吕之风漫过东海,成群流星跌落大地……默哀中,我握着泣不成声的女生的手,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我没有说话,万语千言迷失了抵达口舌的路,真的,我想他们是迷路了,他们被这巨大的悲伤的气场磁化,又被那遥远得几乎漠然的民族意识唤起,从四肢体骸上爆发,千疮百孔,一泻汪洋,汇成一百八十秒神圣的喧嚣,气贯长虹。

这样的仪式,中华民族是陌生的。我们是一个习惯在希望的道路上谨慎眺望的群体。是的,我们汉民族几乎所有的仪式都是在希望的指向上眺望——这是“吉”这个词的本意。汉族本是一个仪式丰富的民族,这首先体现在国家礼乐上;除此而外,佛道场所进香祈福、婚丧嫁娶和四时节令的风俗又构成民间仪式的主体。他们展现了一种伦理秩序的光芒,她着眼现世,面向希望。她把那种酒神式的、悲剧化的庄严与疯狂留给了大写意的江湖。这和西方以宗教为核心的仪式迥然不同。

我目前无法考证古希腊悲剧仪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期宗教仪式,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是对立的(人性与神性的对立)。但是在情感指向上,他们却不约而同与我们东方的“吉”的观念相反。它们都是一种依靠“恐惧”或“不幸”建立起来的唤起生命重生的系统。不管是宗教的还是非宗教的,其风格都是醉与狂,他们面向救赎,着眼来生。他们把严谨的秩序排挤给冷峻的逻辑科学,宗教迷狂与科学的理性分离,而生命的和谐似乎建立在这种匪夷所思的“精神分裂”上。

但这一次,公元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九日下午,一百八十秒悼念,我依稀感受到悲剧仪式的力量。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在这个时间同时肃立,我担心这个星球由于从未体验过这种静止而再次震撼。事实上,世界的确震撼了。就像我在听闻以色列人面对所罗门宫墙哭泣的震撼一样,世界被震撼了——因为这种仪式,上帝和佛祖都听得懂。

是的,在耶路撒冷,有一道哭墙。

公元前10世纪的时候,古以色列国王所罗门为耶和华建造了第一圣殿,这里成为犹太教的核心。大概四百多年以后,以色列王国为巴比伦人所灭,第一圣殿付之一炬。犹太人沦为“巴比伦之囚”。犹太人后来重返家园,在旧址上又建起了第二圣殿。公元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