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仁的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4 23:52:04
老大们帮帮忙

人是一种事物
而“仁”是孔子提出的精神

人:
⑴人类。《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⑵指某种人。如:工人;客人。
⑶每人;人人。如:人手一册。《史记·平淮书》:“人给家足。”
⑷别人;他人。与“我”、“己”相对。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
⑸成年人。《荀子·儒效》:“【周】成王冠,成人。”《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想安住今已长成人了。”
⑹泛指民众。《后汉书·皇甫规传》:“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
⑺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子无谓秦无人。”
⑻指人的品性行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⑼人事,人世间的事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简子疾,五日不知人。”
⑽人体。如:这两天人不是很舒服。
⑾人道,指男女交合之事。
⑿果仁,宋元以前使用,明成化后重刊《本草》,一律改用“仁”。
⒀姓,明代有人名叫人杰。

仁:
①古代儒家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说文·人部》:“仁,亲也,从人、二。”《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本指人相亲相爱。孔子言“仁”,以“爱人”为核心,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孝、弟等内容:;而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实行的方法。
②旧指具有仁德的人。《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又《述而》:“子(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③古时所谓善政的标准,即仁政。
④假借为“人”。《论语·雍也》:“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朱熹引注刘聘君曰:“有仁之仁当作人。”
⑤犹“存”。《礼记·仲尼燕居》:“子曰: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
⑥果核里面的种子部分。如:杏仁;瓜子仁。
⑦姓。五代时有仁美、仁裕。

不知这样能否帮助你区分呢?

二人是仁,一 人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