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吕本中。。大家帮忙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8:16:34
明天我要上台赏析采桑子。请问《天上人间》晴格格于西湖舟上思念萧剑时吟过采桑子吗?

再问一下【采桑子】
恨君不似萧弦月,淡若微风。
淡若微风,少了风流百晓生。

恨君却似萧弦月,纸醉金迷。
纸醉金迷,待得粉蝶小襄儿。

这是我在下面的地方看到的。
1 吕本中【采桑子】
宋·吕本中【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作者: 纸醉金迷zj 2005-1-26 22:24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吕本中【采桑子】
顶楼便是《天上人间》晴格格于西湖舟上思念萧剑时所吟。今吾剥之:
【采桑子】
恨君不似萧弦月,淡若微风。
淡若微风,少了风流百晓生。

恨君却似萧弦月,纸醉金迷。
纸醉金迷,待得粉蝶小襄儿。

作者: 纸醉金迷zj 2005-1-26 22:29 回复此发言

请问后面那首是
纸醉金迷zj 自己写的吗? 今吾剥之是什么意思。。

采桑子
作者:【吕本中】 年代:【宋】 体裁:【词】 类别:【未知】

恨君不似江楼月,
南北东西,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
暂满还亏,暂满还亏,
待得团圆是几时?

【注释】

①满:指月圆。
②亏:指月缺。

【评解】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
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
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

【集评】

曾季狸《艇斋诗话》:本中长短句,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
《啸翁词评》: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上片写他宦海浮沉,行踪不定 ,南北东西漂泊的生活 ,经常在月下怀念君(指他的妻子 ),只有月亮来陪伴他。本词中表面上说“恨君 ”,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在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君的暂聚又别。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采用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象“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加以变化的重复,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象民歌中的重叠一样。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
词中“江楼月”的比喻,很具有艺术特色。钱钟书曾讲过“喻之二柄 ”、“喻之多边”。钱钟书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 ,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指示 。”例如“韦处厚《大义禅师碑铭》:‘佛犹水中月,可见不可取 ’,超妙而不可取也,犹云‘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黄庭坚《 沁园春》:‘镜里拈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