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都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0:51:01
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地方吧

位于集安城北的高山上 , 与国内城相距 2.5 公里 ( 千米 ) 。是高句丽早、中期的著名城址之一。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 , 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 , 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 , 互为都城 ,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 , 为世界古代都城史书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丸山城始名 "尉那岩城"。文献记载 , 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于国内 , 筑 “尉那岩城”建安二年 ( 公元 197 年 ), 高句丽与同臣属于曹魏的公孙氏政权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战争 , 高句丽溃败 ,国内城被毁。建安三年( 公元 198年) 高句丽第十代王山上王加固扩建尉那岩城 , 修筑大型宫殿 , 尉那岩城更名为丸都城。公元 209 年 ,山上王移都于丸都 , 至此 , 丸都山城的整体布局基本完备 , 成为高句丽时期唯一一处以大型宫殿址为核心规划整体布局的山城王都。

  丸都山城是凭借自然山势的走向构筑城垣 , 城墙高低起伏。在山崖陡峭险峻处筑低矮城垣或不筑,山脊平缓处 , 高筑城垣 ,使城外高培绝壁 , 防御能力增强。山城北高南低 ,形若向南倾斜的 " 簸箕 "。城垣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 周长 6395米。

  目前,山城东墙,北墙西段,西墙北段保存较好 , 高处可达 4-5 米 , 由 20 余层修琢工整的长方形和方形石条构筑 , 结构严谨。石材一般长 40-90 厘米 , 宽 20-50 厘米 , 厚 10-30 厘米。自下而上 , 逐层内收 , 上部筑有 1 米左右的女墙 , 女墙内壁下部有一排筑洞 , 相距 2 米左右。全城有门址 6 处 , 南侧谷口处有一处瓮门 , 东北面城墙上各发现两处门址 , 南墙西部见有一处城门址 , 西城墙上未发现门址。

  丸都城内有泉水两处 , 一在城西北角 , 一在城东山脚下。在南城门汇于一处 , 注入通沟河。
  城内有地面遗迹 3 处 , 蓄水池一处 , 墓葬 37 座。宫殿遗址在东侧山坡下 , 南北长 96.5 米,东西宽 80 米 , 进深作三层阶地 , 到处是瓦砾和成排的础石 。了望台亦称点将台,在南门以北 200 米的高岗上 , 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