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辩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7 06:38:46
喜欢西洋节日的文化。理由:
喜欢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理由:

喜欢西洋节日的文化:
如果说政治是有国界的,经济是有边界的,那么文化是没有任何疆界,而且是可以跨越时空的。外国也有唐人街,也过中国的春节,也对中国的旗袍感兴趣,也以吃中国餐为荣。而且中国是从来不拒绝外来文化的。以北京为例,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在于包容,特别是对各种文化的接纳、汲取、吸收、转化。元朝建都北京,引进了蒙古文化;清朝入关,带来了满族文化;八国联军攻克北京,传播了基督教、天主教。任何文化只要传播至今,都有其文明的底蕴,关键是我们如何取舍,把外来文化融合到自身的文化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纵观世界文明史,可以一言概括,没有外来文化注入,就没有自身文化发展。
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社会学家认为,完整意义上的人是形与神的统一体,是生理与心理的有机构成;对人的教育即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两大系统:学校教育和宗教活动。民族传统节日的绝大多数均源自某项群体崇拜活动。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除回族外,都信奉“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是典型的多神教民族,因而民间宗教活动特别是祭祀活动丰富多彩。祭祀性的节日形成的时间较早,那时自然科学尚不发达,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还不能用科学道理加以深刻地解释,于是就通过舞蹈、模仿自然界、动物等形态与动作来表达对祖先的崇拜,对万物之神的敬仰,以此取悦神灵,祛除人世间的灾难,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这种原始信仰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节日活动而固定下来。参与人通过活动的特定仪式不仅实现精神寄托,而且达到娱神娱人、借神育人、增强凝聚力等目的。祭祀活动中的所有祭师或主持人所讲述的内容,都包含有育人授业、传承历史文化方面的积极因素。节日文化中流趟的是一个民族的传统精神,就像遗传基因一样,从先辈那里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把那些流传千古的优良品质注入后代的血液和生命,构成这个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和特殊魅力。所以,节日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形式,无论是人间亲情的渲染,还是对晚辈后生言行品德的熏陶,传统节日都有所涉及,人们在欢度节日时那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充满希望,互相祝福,欢聚团圆的传统情怀,都会极大地增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深刻而久远的。从前的祭祖拜神、祈佑丰收和寄托感情的活动,已经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