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翻译下郑燮文言文《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2 19:13:37
翻译“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化机也。独画云乎哉。”全部,网上不太有,大家帮帮忙,谢谢了
来自2007届初中文言文读本第128篇

竹(其二)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
烟光日影露气,
皆浮动于疎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有竹,
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
落笔倏作变相,
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
意在笔先者,
定则也;
趣在法外者,
化机也。
独画云乎哉!

[译文]
竹(其二)

秋天在江馆时早起欣赏竹子,
清晨的烟氲、旭日之影、露水蒸气等,
都浮动在零散的竹枝与茂密的竹业当中。
欣赏如此美景,
心胸不由得兴起强烈想要作画的灵感。
其实心里面想画出来的竹子,
并不是眼睛里面所看到的竹子,
所以当磨好墨、展开纸,
刚准备好要下笔,
画出来的总是忽然有所改变,
并不跟想像好的一样,
因为用手画出来的竹子,
也不是心里面想画的竹子。
总而言之,
想像的意境永远超越下笔所画的情像,
这是不变的法则。
表现在固定格式画法之外的意趣神韵,
是一种超脱俗世所能领悟的化外机度,
只有在画的世界才有这样子的表现哪!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这段话告诉我们,画到纸上的竹和自然形态的竹并不完全相同。它是自然形态的竹,经过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几个阶段“变相”而成。

好巧哦 偶也需要.. 不过 真的好巧.. 不会是一个学校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