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豕涉河的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2:51:56
速度啊
大侠

形容文字上出现错别字而且错得很可笑的情况。

《孔子家语》载:子夏(即卜商,孔子的学生)到晋国去,经过魏国,听见有人在读历史,说是“晋师伐秦,三豕涉河。”子夏听了,说道:“不对,怎么晋国军队有三只猪渡河呢?恐怕不是什么‘三豕涉河’,而是‘己亥涉河’吧?”到了晋国,一问,果然是“晋师己亥涉河”。
古人用“天干”(即甲、乙、丙、丁……等十干)和“地支”(即子、丑、寅、卯……等十二支),顺序搭配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甲子”来记日。上述“己亥”二字。也就是记的某一个日子。“晋师己亥涉河”就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一天度过黄河。只因“己亥”二字的古文写法和“三豕”很相像,读者于是弄错了,闹了这个笑话。
《吕氏春秋》也记述了这段故事,内容大致相同: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亥’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后来人们就往往用“三豕涉河”或“三豕渡河”,来形容文字上出现错别字而且错得很可笑的情况。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到晋国去,路经卫国时,听到一个人正在读史书:“晋国的军队三豕涉河。”子夏就去纠正他:“你读错了,不是三豕是己亥,因为己与三、亥与豕字形相象。”后来那人到晋国核对,晋国军队果然是己亥年过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