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世说新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3:45:10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华歆是怎样一个人?

管宁与华歆

霜天长笛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第一次读到管宁割席这则故事,还是中学时候,老师发给我们做为古文练习的材料。之所以对这个故事记忆深刻,是因为做为故事的内容与我们学生时代的意向是如此的相异。作为来自农村的学生,我们的梦想就是乘轩冕而多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取华歆的道路。直到后来读了《世说》和《三国志》才算对他们二人有所了解和理解。

《世说》中,管宁的故事仅此一则,而有关华歆的还有四则,而且这四则都是他与时贤的比较中来反应他的人品和情操的。

华歆对待子弟非常严肃,尽管在家庭中,礼节也像在朝庭之上那样严格,可是他的家依然没有失去和睦安乐的治家准则,所以说他是个严于律己,治家齐整的人。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世说新语·德行)——由此可见华歆还是一个颇懂得生活情趣的人。王朗就是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得掉下马来的那个吧,当然那只是小说家言,在《三国志》中王朗“文博富赡”,也是一时俊伟之辈,他都追慕华歆,更可见华歆的品味不俗吧。

还有一次,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所以陈寿评价华歆是“清纯德素”,有种人性中本真的美吧。

魏文帝接受禅让登基之后,陈群脸上有悲愁之色。文帝自然不悦,问:“朕顺应天命接替皇位,卿为何不高兴呢?”陈群回答道:“臣与华歆,都曾忠心事俸汉朝,如今虽然对圣上的教化感到欣喜,但仍不免把对汉朝的感情表现在脸上。”古代的禅让皇位,是和平演变,除了一些死忠前朝的人,更多的人是承认这种新旧更替的,所以服事新朝没有道德上的缺失感,也不会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