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郑板桥知潍县的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9:16:33
谁有a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试,结果中了

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

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

个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出了个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

洞。别人不解,去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的恶习和俗气。

五年之后,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

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

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

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后来韩梦周参加科举考试

中了进士。

郑板桥因为失去了独子,他总是经常寻访孤儿,然后倾力相助。县学里的孩

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给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

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

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

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

天饥债”。在灾情严重时,他毅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

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郑板桥说:“等批

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

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

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

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

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