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历史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5:12:35
请问一下藩王在历史上是什么地位?
诸侯,丞相和宰相是不是同一个职位?有什么区别?
清朝的军机大臣和秦始皇时期的御史大夫是不是一个职位?

藩王从正常情况下地位是仅次于皇帝,地位是相当于部分皇室成员的。
藩王在不同的朝代意义是不同的,所以很难明确藩王在历史上的地位。但“藩”这个字意味着这类的王是外姓王,一般情况下用来分封那些对皇室很有贡献的但又不是皇室成员、家族的人,像吴三桂等就是这个类型。他们的存在使得皇太极建立大清,但他们不是皇族甚至不是一个民族,所以封他们为藩王,以示皇帝和朝廷对这些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皇族对他们的忌惮。所以不管是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还是清初的三藩之乱,藩王和皇室朝廷之间一般是有相当分歧的,只是因为实力等原因,藩王才会存在。

诸侯肯定是贵族甚至皇室。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一般是贵族;发展到封建社会,从汉高祖刘邦开始以后很少再分封异姓王,一般授王爵的都是皇室、宗室成员。而到了清朝皇帝的叔伯兄弟封王时,他们甚至没有封地。
所以诸王和丞相、宰相肯定是不一样的。诸王一般来说是皇室血脉、宗室血脉。丞相和宰相是真正意义上的“臣”。
“丞相和宰相是不是同一个职位?有什么区别?”基本上是。但不完全一样。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趋势是皇室权力和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强,越来越集中;所以丞相和宰相基本意义上是一样的,但是丞相是早期封建王朝的职位也意味着权力较大,而宰相是封建王朝发展到中后期所产生的职位,他的权限相对小也受到了更多的牵制。

第三个问题,不是。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重要文书,负责监察百官;军机大臣是军机处的长官,直接为雍正帝服务(雍正设立的这个职位),是皇帝专权的一个标志。
虽然这两个职位的高低无从比较,但确实是不一样的。

1.藩王
【注音】:fān wáng
【释义】: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有封国的亲王、郡王都可以称作藩王,不管是宗室可是外姓。

简单来说。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

2.不是。

总体来说,宰相是个制度,丞相是个实质的官名。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