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选官制度的变化最后定格为科学制得出什么认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8 17:55:06

1.中国封建制度日臻完善.

科举制度的目的是选拔人才补充官僚体系,是国家的统治基础.从最初的察举 世袭到后期的科举,越发完善与科学;科举在隋朝 唐朝 宋朝日益完善,制度严谨,也客观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的颠峰到来;

2.皇权政治 中央集权越发突出

察举 中正到科举的演变,其实也是选拔人才权力从地方上升中央的过程,是中央集权的反映;而科举当中,皇帝门生的说法更是把人才笼络到皇帝身边,成为皇权的维护者.科举制度是皇权制度的附庸;

3.官员素质逐渐提高

察举的标准,史书记载的:有道 孝廉等等,德行明显突出的人.这原本也是有考虑的,身为国家大员自然德行修养要高嘛.但,越往后发展,察举逐渐扭曲.成为地方豪强巩固家族势力的手段,人才素质难以维持.科举相对公平,面向更广阶级,避免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4.文风逐渐突出

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统治思想,选官制度向科举过度,也号召大家投入学习,而学习内容则是儒家思想.这样以来,国家统治思想深入人心,而学风也提倡起来了.

你说的是科举制吧.

详细的你可以看看这个http://baike.baidu.com/view/13684.htm#3
我认为可以归纳为几点
1,扩大了统治阶级的范围,统治阶级从士族地主扩大到庶族地主,对统治阶级来说是稳固了政权的形式。选官制是士族垄断做官的权力,科举打破了这一局面。
2,打通了上层与下层的通路,使下层有了近身之路,缓和了阶级矛盾。科举是平民也有机会做官,选官按阀阅选官寒门没有机会
3,侧面普及了教育,虽然不是官方本意但是的确达到了一定的效果。选官看阀阅不看能力,教育有没有无所谓。科举重文章,教育成为重点
4,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思想控制。思想和中央一致才可被选中,揣摩圣意成为读书人主要学习目的,虽然是借为圣人立言但是导向权掌握在出题人手中。

氏族的权利逐渐转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