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的习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01:37:08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古代散文,作者以什么自况?委婉地批评了怎样的一种世风?
2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美好形象?寄寓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3 以花喻人,菊,牡丹,莲分别代表怎样的人?此文中这三种花又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4 作业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呢?
5 怎样理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的含义?

1 作者是以莲自况,批评了当然“世人盛爱牡丹”,追求富贵的世风。

2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
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③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寄寓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附权贵,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 菊代表的是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淡薄名利;牡丹代表的是像士大夫,追求名利;莲代表的是像作者这样洁身自好的人。
作者通过衬托手法:以菊花正衬,以牡丹反衬,引出了莲。

4 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洁身自好,不附权贵,安贫乐道是人。

5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