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加分数!快来!初二语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2:22:28
我先提前声明,本次问题较多,如果回答的好我会追加50分,因怕没有好的答案而要关闭问题浪费分数,所以,底分10分,好的话,再加,谢谢!
1.有人说《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理想寄托,有人说是陶渊明的消极逃避,你是如何认识的?
2.《爱莲说》里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高廉,仪态端正的句子是?
3.《核舟记》,文章是怎样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和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4.古诗中常用反衬手法,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做简要分析?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以下哪几句诗?
5.鉴赏《春望》中你喜欢的诗句?
6.《登高》,三四联笔触细腻,备述了诗人人生的( ),更令人予以( )?诗中传颂千古的名句是( ),她的意思是( )?

共6个大问题,希望大家踊跃回答,不一定要全答,会那个写那个,请标名题号,写得越多越详细越有用者为最终答案。谢谢了~~~60分

1.作者身处在乱世之中,看不惯官场的腐败,所以假想了一个没有硝烟,安静的桃花源,它是作者理想的寄托,而在当时的时代,作者也只能这样做,所以不是消极逃避。
2.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
志洁高廉,仪态端正: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3.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开头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极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技术高超。在这样的概括介绍之后,接着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这就明显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图,即以具体作品来证明作者对王叔远技艺的评价是合乎实际的。
中间是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诗,用草木来反衬国家的衰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6.坎坷与辛酸;同情;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意思: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