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书中,将阿拉伯帝国称为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9:28:31

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国(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

大食。
这是波斯语的音译。原为一伊朗部族之称。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和对伊朗语地区穆斯林的泛称。早自7世纪中叶起,唐代文献已将阿拉伯人称为多食、多氏、大寔;10世纪中叶以后的宋代文献多作大食。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向东扩张,使伊朗、中亚地区讲伊朗语的人逐渐改奉伊斯兰教。讲伊朗语的穆斯林也被视为阿拉伯人,并被某些相邻的民族称为大食人,因而大食的涵义随之扩大。阿拉伯帝国分裂后另有黑衣大食、白衣大食和绿衣大食之称,分别指阿拉伯帝国的阿拨斯王朝(750~1258)、后倭马亚王朝(929~1031)、法蒂玛王朝(909~1171)。

成为“大食”。唐朝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帝国有过一次较大规模交锋,即怛罗斯之战。唐军主帅为高仙芝。2万唐军最终不敌十多万阿拉伯联军。

大食 分为黑 白 绿 三色 黑衣大食是小亚细亚和两河流域
白衣是埃及 绿意是西班牙 很快瓦解

大食.
大秦是对罗马的称呼.

称:大食.
而大秦是对罗马的称呼.因为秦国时期的人大都很高大威猛,并且秦朝对我国历史有很大影响,而古罗马的人也有如此特征,所以就称呼其叫大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