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卡塔尔对伊拉克难民的立场文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5:59:46
没有的话告诉我一下卡塔尔的态度如何

事实上,阿拉伯国家也的确各有苦衷。比如约旦,国内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巴勒斯坦人,他们强烈反对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而且约旦的经济全依赖和伊拉克的贸易往来,每年有3亿美元的进账,每月可以有5 000万美元的折扣从伊拉克购买石油,一旦开战,这些都会化为泡影。同时,约旦国内目前已经安置了数千伊拉克难民,战事一起会有更多的难民涌入,如果以色列借机强迫巴勒斯坦人从西岸地区逃往约旦,约旦更加苦不堪言了。

  再如沙特,国内民众对政府亲近美国,不顾巴勒斯坦兄弟的做法大有意见,据说拉登当初与本国政府闹翻,主要是由于从海湾战争起沙特允许美国驻军。这也是令沙特一直很尴尬的事,作为美国的地区盟友,国内却产生了大量反美极端分子,而且被美国某些媒体和政府工作人员称为“恐怖分子的温床”。再支持一次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天晓得国内会出现什么局面。同时,伊拉克采取了灵活的外交姿态,利用各种机会争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表示自己并不是地区安全的威胁,也没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曾经加以侵吞的科威特,也采取友好政策,归还在战争中夺取的国家档案,并在阿盟全体成员面前保证尊重科威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边是咄咄逼人的美国和仗势欺人的以色列,一边是经10年封锁和削弱已今非昔比的伊拉克,阿拉伯国家当然不可能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支持它对伊动武了。

  但是,阿拉伯国家的弱点十分明显。它们对美国的倚重颇深,美国是阿拉伯国家最大的贸易国,是它们最主要的军火提供商。而阿拉伯国家手中有什么牌可打呢,如果在20世纪70年代,还可以用石油来要价谈条件,但经过几次能源和经济危机的磨砺,西方国家已建立起了一套应对危机的有效机制,美国通过石油产品来源多样化减少了对阿拉伯世界的过分依赖,国内又建立起了石油战略储备,而且这些年来它的能源替代和节约技术也在发展。阿拉伯国家若以石油为武器,效果恐怕不会太明显,同时,减产、禁运、提价这些措施需要产油国付出一定的代价,又要协调一致才能见效,组织起来难度很大。

  更主要的是,阿拉伯国家自己不够团结。二战后,阿拉伯国家曾涌现一批热衷于统一阿拉伯、复兴阿拉伯的政治领导人,如埃及的纳赛尔、利比亚的卡扎菲、叙利亚的阿萨德,他们都搞过各种形式的“阿拉伯联合”,然而,除了冷战后南北也门统一外,都以失败告终了。相反,阿拉伯世界却因70年代末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