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年息利率下调和近几年利率年息上调为什么对国内消费需求作用不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5 01:19:15
90年代年息利率下调和近几年利率年息上调为什么对国内消费需求作用不大? 详细点解答。。谢谢!!!

这回的上调是对经济过热的,中国的经济就不是过热,上调当然没用了!

因为现在穷的人太多了,所以没用.

这是萨伊理论中的一个结论:这实际上就是说,供给能自行创造需求,供给和需求是恒等的,不会出现生产过剩。
多余的东西就是没有用的,当然是指对自己没用。因此,就要给多余的东西找一个出路,使无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东西,或者用色诺芬说的:给笛子找到一个会吹的主儿。“剪径”剪来的通行权,对于强人来说就是多余的,因为剪来的一段径不是为了自己在上面不停地走来走去,而是为了去勒索钱财的。

两百年前,萨伊提出了一个后来被称为“萨伊定律”的市场规律:供给会自动地创造自己的需求。萨伊定律的名声近代一直不怎么样,多数人对之进行口诛笔伐,现在甚至有人将之拿来但经济学的笑话讲。萨依是怎么描述“供给决定需求”的?萨伊认为,商品交易,不过是以物换物,货币只起到一个媒介作用。货币的唯一用途,就是购买商品,人们不会把它储藏起来。这实际上就是说,供给能自行创造需求,供给和需求是恒等的,不会出现生产过剩。

萨伊说货币具有惟一用途当然有失偏颇,但是也未必不是对货币“四不像”角色思考之后的心得(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9747看货币当局如何塑造四不象之神)。如果把货币看作是异化的商品,则萨伊说交易不过是“以物换物”则是无可指责的事实陈述之辞。就此一点来说,但凡不符合“以物换物”之一般交换形态的经济学理论一定难以具有普遍适应性,也就是《西方经济学的终结》所说的,但凡不适用于2+2的经济学理论一定有问题。

兜里没钱怎么会想到市场上去买东西?如果兜里有钱了,消费的欲望就明显强烈,这是一个事实。十几年前初到深圳的时候有一种生活体验:如果兜里装上一两千元,一天下来就少去一大半甚至所剩了了,而如果兜里只有百十块钱,一天下来大部分还在兜里,就是一个“穷玩”。这个体验本来是说当时深圳的物价高企,兜里的钱少了,没有什么买得起的,也就只好不买了。民间俗话把这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