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删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2 16:38:10

●“卫生”,从构成上说,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生”为名词,即“生命”或“身体”;“卫”为动词,即“卫护”。“卫”、“生”组合成词,本意即为“维护生命”或“保护身体”。当把“卫生”看做名词时,其意义则转变为“维护生命或保护身体”的行为,或“维
护生命或保护身体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和增进健康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在现代汉语中,“卫生”也作形容词,意思是“干净、清洁”,而这正是维护健康的措施之一。

●学术界对“卫生”的研究已取得重要成果,但美中不足的是,大多把它当做近代新名词来研究,以近代术语“卫生”的生成和传入中国的过程作为考察的重点,而没有对中国传统社会中“卫生”的涵义进行全面的考察。而事实上,传统文化中的“卫生”是近代乃至现代“卫生”概念产生的基础。

●本文作者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卫生”大致有“养生”、“医药(医疗)”、“卫生保命”、“济世救民”等四种涵义。

关于术语“卫生”的研究已有一些重要成果。民国时期的著作有彭文祖的《盲人瞎马新名词》、陈方之的《卫生学与卫生行政》等;近年来的著作有沈国威的《近代中日语汇交流史:新汉语の生成と受容》、冯天瑜的《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语术语的生成》等;也有一些关于“卫生”的专题论文,如台湾学者刘士永的《“清洁”到“卫生”——殖民政府对台湾社会在清洁观念上的改造》、雷祥麟的《卫生为何不是保卫生命——民国时期另类的卫生、自我与疾病》等;国外也有学者对“卫生”进行过研究,如Lee Jong-Chan:Modernity of Hygiene in the Meiji Era,1868-1905、Ruth Rogaski:Hygi enic Modernity:Meanings of Health and Dis-ease in Treaty-port China、藤浪刚一的《日本卫生史》、川原泛的《卫生学纲目》等;最近,刚从日本流学归来的余新忠博士在阅读大量日文著作之后所撰写的论文《晚清“卫生”概念演变探略》,也是有关“卫生”的重要研究成果。综观上述成果,大多以近代术语“卫生”的生成和传入中国的过程为重点,而没有对中国传统社会中“卫生”的涵义进行较全面的考察。事实上,传统文化中的“卫生”是近代乃至现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