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现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3 02:15:39
谢谢了~

医疗改革在社会生活层面几乎关涉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政治价值层面关涉到对公平与效率的再度思考,在制度设计层面关涉到如何推进程序公正与社会治理的技艺改进。医疗改革在何种程度上获得成功的标本价值,将会在包括教育、住房、社保等国人极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上有所体现,原因在于这些问题所覆盖的利益主体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社会群体与个人。公民与政府的契约性关系,意味着政府存在的合法性需要以公共品供应的丰富性和公正性来体现。由于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品性质,政府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主导力量,因为政府的公共责任是其天然义务。特别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的行政力量可以更多调动经济和社会资源,以政府为主导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当前的不二选择。

  毋庸讳言,权力分工明确的现代政治管理模式,在精细划分部门职责的同时,也客观上衍生出部门利益的分割。医疗卫生改革虽说从管理主体上是卫生部门,但缺少其他部门的支持将会面临巨大困难,而且在实践中也会受到诸多掣肘。此前,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多头管理,已经招致公众的普遍抱怨和不满,造成卫生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合拍的现状。正因如此,2006年国务院成立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中,参与协调的部门多达16个。由于医疗卫生问题涉及各个部门的管理权限以及由此产生的部门利益,如何有效协调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这就需要每个部门都认真面对其他部门的合理建议,不能因一己之利致使整个医改进程受阻。医改涉及部门众多,每个协调环节的迟滞都可能使战线拉长。

  医疗困境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是患者具有被剥夺的心理抵触和怨恨,与之相关的医生、医院、药企等参与主体也都有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委屈。也就是说,如何照顾与平衡其中各方的利益关切,是医改必须直面的现实。此前,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推出“我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言献策”,高强在十七大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最近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这种做法当然可以推动民间的参与热情,但需要指出的是,公众意见的表达应该探索更多的制度化渠道。谁都不会否认医改是十万火急迫在眉睫的,但吸纳公众意见的时间过短,其仓促可能会造成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尽快建立起切合实际的医改“中国模式”,真正实现人民群众的“病有所医”。衷心希望医疗改革能够拉动内需,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