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没有诺贝尔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0:30:29
为什么中国没有诺贝尔奖?

杨振宁教授则从思维方式上解释了什么叫“创新”。他说,当年在联大学的方法主体是推演法:是从数学推演到物理的方法。后来跟美国老师泰勒学到归纳法,渐渐了解到他的思考方法的好处,因为归纳法的起点是物理现象。从这个方向出发,不易陷入形式化的泥坑。

依我看教育不是根本,一个人有没有兴趣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只研究理科的人 有兴趣的人 如果将来幸运的走上科学之路我相信他拟定会成为中国的诺贝尔奖

新华网消息 据《北京青年报》6月6日报道

诺贝尔奖伴随20世纪科技的发展已整整100年了。回顾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先后有6位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从李政道、杨振宁开始,到丁肇中、崔琦、朱棣文等。他们获得诺贝尔奖有什么共性吗?是否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中西融合,造就了他们

近日,2000年度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基尔比(Jack Kilby)来到北京,在清华大学演讲后接受了记者采访。当问及对中美教育的看法时,他说,我对中国的教育了解不多,但根据我与上海和北京的大学生交流,从总体上感到,中国的中学和小学教育非常成功,而大学教育,美国比较好一些。

在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身上,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就是他们都接受了中西教育。这在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1939年他生于中国河南省,50年代到香港接受教育,1957年在培正中学毕业,随后到美国继续深造,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贝尔实验室工作, 1982年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并从事科研至今。

1976年诺贝尔奖物理奖得主丁肇中教授在内地上小学,在台湾上中学,在美国上大学、研究生,对中西教育感受较深。与西方教育相比,丁肇中认为我们的现代教育要培养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启发诱导学生去独立思考,扩大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兴趣,帮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而不是围着分数转。考试能拿第一并不代表一切,因为考试是解决别人解决了的问题,而科学研究是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说,美国学生在学业上有广泛的兴趣、进行不规范的训练、精力充沛、有自信心,但是傲慢、自大;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