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的壮哉,少年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9:45:27
米德的壮哉,少年游?

对,是米德的。可以去看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作者是米德。苏轼的是《少年游》是一首诗。

对,是米德的。可以去看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米德。苏轼的是《少年游》是一首诗。

对,是米德的。可以去看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作者是米德。苏轼的是《少年游》是一首诗。

你真聪明,这篇文章是冀教版的14课,这篇文章带※

编辑词条米德
米德,G.H.
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1863年 2月27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南哈德策。1887~1888年为哈佛大学研究生,后去欧洲学习心理学和哲学。1891年任密歇根大学副教授,1894年执教于芝加哥大学。主要著作有:《心理的定义》(1903)、《精神、自我与社会》(1934)。
米德自称是社会行为主义者,认为象征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手势、表情等象征符号进行交往,达到共同理解。社会意义建立在对别人行为的反应基础上。他重视日常生活情境(见社会情境)中人们如何交往,如何理解社会关系。
米德认为,“自我”源于社会相互作用,象征符号在其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儿童并不具有天生的自我意识,而是在对语言等符号的学习中理解和掌握他人扮演的角色(见社会角色),并获得社会反馈,从而学会把自己作为客体的思维,产生自我意识。米德指出,自我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模仿、游戏及竞赛。人格发展是个体在与他人用符号交往中掌握社会观点的过程,个体不是社会预制的印记;人格发展是社会存在通过对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施加影响并引起变化的过程。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在心理学界及社会学界有较大的影响,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学中一个重要学派。

你真聪明,这篇文章是冀教版的14课,这篇文章带※
我还有资料:
米德,G.H.
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1863年 2月27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南哈德策。1887~1888年为哈佛大学研究生,后去欧洲学习心理学和哲学。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