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广州专设给外商外货提供的场所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21:39:53
是 A.十三行 B.四夷馆
C.米市 D.同文馆 的哪一个?

A.十三行

答案应该是十三行。

十三行: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又称洋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后,清廷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粤海关设立通商的当年,广州商人经营华洋贸易二者不分,没有专营外贸商行。

四夷馆 :明官署名。掌译书。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置蒙古、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置译字生,通译语言文字。正德中增置八百馆,万历中又增暹罗馆。四夷馆先属翰林院,选国子监生习译。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兼选官民子弟。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增设太常少卿、少卿各一人为提督,遂改属太常寺。

同文馆: 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咸丰十年(1860)清政府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同时恭亲王奕欣等人建议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立同文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