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封建统治者最终不能维护自己的统治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9:50:54
进行改革会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不是推翻自己吗?但有些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这取决于什么呢?

亚洲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大都是被西方侵略而刺激出现的。
首先,楼上那位同学,洋务运动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办洋务运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再者,它没有进行资产阶级政治上的改革。兴办洋务运动的阶级又被称为“地主阶级器物派”。所谓“器物上的改革”,即只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而不进行制度上的改革,是为“中体西用”,根本不属于改革。

再回答楼主的问题~以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为例,俄国沙皇面临外忧内患的处境。沙皇曾说:“自上而下的改革总比自下而上的解放好。”(大意是这样的,具体字句不记得。)就是当封建统治者认识到自身制度的腐朽以及环境的危急时,不得不进行改革,发展生产力,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自身的统治。所以,进行改革会的目的并不是推翻自己,相反,正是巩固统治。
改革是否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主要看资产阶级发展得是否足够壮大。
如俄国,资产阶级发展未够壮大,因而改革托赖于封建地主之手。封建地主自然是维护自身利益的,留有打量残余是理所应当。
如英国,当时资产阶级发展未足够壮大,因此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保留了皇室以及君主制。

当然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但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中,上层的封建地主阶级完全可以借用政府力量,由封建地主转变成官僚资本,
李鸿章是封建地主,并不妨碍他办洋务,
制度的上阻碍并不来自于李鸿章,而是来自于以慈禧为首的满族贵族。
封建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罪大恶极,中国文化也没有那么深重要的劣根性。
中国在清朝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改造的唯一原因,只是那时并不是汉人王朝,而是满族的异族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