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一叶知秋,寒蝉不知了 求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0 16:57:30
那应该怎么对出它的下联呢?急急!!!!!!!!!求下联!!!!!!!!!!

我想了一个不知道 行不行?
百花布春 群雁随春归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秋深天寒,蝉即不鸣。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百花迎春 万鸟争相鸣

在北半球,秋天的情形,无非就是这样: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或用古人话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当然,这也是收获季节。遍地庄稼成熟,满眼丰收景象。而随着直射阳光南移,气温渐低,大雁南飞,秋虫渐渐销声匿迹。经过温润的春天,喧闹的夏天,在秋日里,大地开始渐渐沉寂,清冷。

??这时候鸣叫的蝉,人们叫它寒蝉。其叫声,在柳永等诗人听来,是“凄切”的。蝉,也叫“知了”,在夏日晴响的阳光里,曾一直热闹地叫着。尽管有寓言讽刺它,说它整天宣告自己“知了”,事实上却一无所知。比如说,对那只躲在它身后,伺机捕捉它的螳螂,它就一无所知。那也许是它热昏了头,因为有些地方,也把它的叫声,理解成“热啊--热啊”。但是我相信,在秋天,它对季节的变更,对寒冷的消息,还是有所知的,它的叫声已显微弱,胆怯,正所谓“噤若寒蝉”。而它的凄切叫声,我更愿意理解为,是在告诉我们秋天的到来,提醒我们寒冷的逼近。

??对秋天麻木的,不是蝉,而是我们。生活在城里的我们。有句歌唱道:“城里不知季节变换,不知季节已变换。”这是真的。成天忙忙碌碌,在人流车阵中,在喧嚣市声里,昨天什么样,今天也什么样,明天或许还将是什么那样。我们无暇停歇,甚至没功夫喘气,难以关注时光的脚步,自然也不可能顾及光阴的流转。《淮南子·说山训》所讲述的:“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或唐人诗中所谓“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在我们,无异于对牛弹琴。当然,事实上,我们早已不喜欢读它们了,所以心灵日益粗糙,感觉日益麻木。

??而从一片树叶的凋落,就感知到秋天的到来,这该要有怎样敏锐的神经,怎样纤弱的灵魂?我们的环境,是如此嘈乱,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紧张,我们的心思,是如此麻木。我们看不到上帝的微笑,听不到自然的隐语。我们是如此麻木不仁,对飘落的树叶视而不见,当然也就难以、也无心去分辨,哪一片落叶,寓示着秋天的到来。

??对时间的流动,置若罔闻,对细微的迹象,视而不见,我们迟钝的眼睛,当然也就看不到事物发展的趋向与结果。我们甚至并不知道秋天。或者说,并不知道秋天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