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的来源,有人可以用一个小段落来讲“吴”姓的来源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4 06:18:44
不要太长的段落而且不要太复杂,最好用简单一点的词语来写

说法一:在先秦时期,“吴”与“虞”不分,两个字可以通用。所谓“虞人”也就是“吴人”,“吴人”也就是“虞人”。以虞为国名的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吴周章的弟弟仲武被周武王册封的虞国。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借道伐魏,回军途中灭虞,虞国大部分百姓以吴为姓,繁衍生息成吴氏家族。
说法二:吴氏起源据《史记》记载自伏羲氏之后裔古公亶父开始。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生于商王朝末期,受封为西路王(诸候)。膝下三子:秦伯、仲雍和季历。各个和善仁慈,宽厚正直。为让王位,泰伯,仲雍离开皇室,带着部分自愿追随他们的人,从陕西的岐心迁移到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州(今江苏)落户。泰伯仲雍入乡随俗断发纹身,与当地民众深结谊缘。当地望族豪绅知此二人是周太王后裔,便拥泰伯为王,建立国家--勾吴。泰伯无子,崩后仲雍为王。相继七百余年二十五代,后被越国所灭。泰伯建吴国,开创吴姓,故奉为开姓始祖,仲雍为传姓始祖。
吴姓自此始。

一、寻根溯祖
1、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札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