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的原名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2:14:53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
  关键词“妙法莲华”。“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莲华”比喻“妙”在什么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时,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内敛不露。
  《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鷲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法华经》成立年代约纪元前後,最晚不迟于公元1世纪,因为龙树菩萨(公元150-250)的著作《中论》、《大智度论》已引用本经文义。另外《大泥洹经》、《大般涅槃经》、《优婆塞戒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诸经皆列举本经经名并援引经中文义,可见本经之成立年代较以上诸经为早。七卷,或八卷,后秦鸠摩罗什译。

法华经的原名《妙法莲华经》,是佛教经典。
此经有多种译本与名字,详列如下: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此经共有汉译、藏译等的全译本和部分译本的梵汉对照、梵文改订本等17种。除后秦鸠摩罗什译的7卷28品,为后世广泛流传者外,尚有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10卷27品;隋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重勘梵文,译为《添品妙法莲华经》7卷27品。此外据《开元录》卷十一、十四载,还有《法华三昧经》6卷、《萨芸芬陀利经》6卷、《方等法华经》 5卷等三译阙本,似属误传。罗什译本原是7卷27品,且其《普门品》中无重诵偈。后人将南齐法献于高昌所得《提婆达多品》、隋阇那崛多于益州译出的《普门品偈》与玄奘所译《药王菩萨咒》一起编入,构成现行流通本7卷28品的内容。
藏译本为日帝觉和智军所译,题名《正法白莲华大乘经》,1924年河口慧海对照梵本日译出版,名《藏梵传译法华经》。法译本有巴尔诺夫的《法译妙法莲花经》(1852)。英译本有基恩译《正法华经》,编入《东方圣书》第21卷(1884)。日本有梵汉对照《新译法华经》、《梵文和译法华经》、改订梵本《法华经》等。此外,基恩和南条文雄还用梵文出版了《妙法莲花经》(《佛教文库》第10卷,彼得堡,1908~1912)。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是佛教经典。简称《法华经》。
法华经、楞严经与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
一般认为此经起源甚早,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