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蛛网膜下腔囊肿病因及治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0:55:35
刚做MRI发现L4-L5、S1-L5变性,S2部位蛛网膜下腔囊肿大小约半个锥体大,平时偶有腰部酸痛、不舒服等,请问病因是什么?先天性的吗?如何治疗?

蛛网膜囊肿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为发生上的问题,后者多因外伤、炎症等引起蛛网膜广泛粘连的结果。先天性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被包围在蛛网膜内所形成的袋状结构。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继发性者由于蛛网膜粘连,在蛛网膜下腔形成囊肿,内含脑脊液。好发于小颅凹,也见于枕大池,四叠体周围脑池和鞍上池等。(一)先天性蛛网膜囊肿 为常见类型,其发病原因尚不全清楚,有以下推测:①Starkman等(1958)认为本症发生原因可能是在胚胎发育时,有小块蛛网膜落入蛛网膜下腔内发展而成。即囊肿位于蛛网膜内,镜下可见蛛网膜在囊肿四周分裂为两层,外层组成囊肿表面部份,内层组成囊底,在软脑膜与囊底之间仍有一蛛网膜下腔。蒋大介(1963)发现囊壁表面部份亦由两层蛛网膜组成,即囊肿全部位于蛛网膜下腔之中。②许多人认为在胚胎发育时,由于脉络丛的搏动,对脑脊液起泵作用,可将神经组织周围疏松的髓周网(perimedullary mesh)分开,形成蛛网膜下腔,如早期脑脊液流向反常,则可在髓周网内形成囊肿。③因本症常伴有其他先天性异常,如囊肿内有异位脉络丛、大脑镰局部缺失以及眶板、颞叶及颈内动脉缺失等,均证实本症发生基本原因为脑发育不全所致(Robinson1958)。蛛网膜囊肿不断增大
  的原因目前亦无统一意见,可能是:①囊肿壁有小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脊液自此孔不断流入囊内,小孔起活瓣作用,因颅底动脉搏动,使囊肿逐渐增大。亦可能某种因素致小孔堵塞而引起颅内压增高。②囊内有异位脉络丛,分泌过多的脑脊液,不能吸收所致。③有的病例囊肿与蛛网膜下腔不相通,囊液中蛋白增高,囊内、外渗透压差异引起囊肿逐渐增大(Galassi等1980)。④囊内或囊壁上静脉出血,使囊腔迅速增大(LaCour等1978)。
  综合以上,如果没有患过脊髓炎,脊髓外伤史,反复行腰穿检查或别的可以引起脊髓病变的疾病,则多考虑为先天性,因为大部分蛛网膜囊肿是先天性的。
  对于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如果没有引起严重的症状,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如果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比如腰痛,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麻木,瘫痪,则应该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是治愈该病的唯一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