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鲁迅先生的儿子以前不怎么会用筷子,是这样的吗?为什么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5 05:18:41

确实没听说.不过每个人以前都不会用筷子.
  看这篇文章,应该是会用的吧:

  鲁迅与教育

  龚明俊

  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家、思想家与革命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先生从事教育30年,他批判旧教育,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倡导并实践新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丰富的,他在《狂人日记》里借狂人之口,道出了所谓的“仁义道德”的悠久历史,其实就是“吃人”的真实记载;他还指出教育的实质,即“解放了的社会,就是解放了自己”;他认为教育培养“新人”应当是有“自立能力”的,“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为父母占有的人”;他希望青年学生要敢笑、敢怒、敢骂、敢打,有朝气,敢作敢为;他激励青年为国奉献,不要无为地牺牲,也不要无所作为。
  儿童教育是先生关注的重点之一。在他看来,儿童教育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于是他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世人为之震惊,这呐喊声至今回响在人们耳边。如何教育好孩子呢?先生认为有三点必须注意:一是理解孩子,别把孩子当成大人;二是要指导孩子,平等对待;三是解放孩子,使之自立。这些教育思想在今天,恐怕也不过时的。
  有一次,先生请几位朋友来家里吃饭。大家都边谈边吃,突然先生的儿子海婴突然说有碗菜坏了,客人们吃着没觉得味道有什么不对,只觉得是小孩子乱讲,没加理会。先生听了海婴的话后,马上将儿子吃剩下的那一筷子菜挟起来尝了尝,对大家说味道确实坏了。柳亚子听到这事儿,特地将它写进他的《我的儿童教育观》一文,文中这样评道:“你想,除了鲁迅先生,谁还能有这种尊崇儿童,爱护儿童的伟大呢?”可见先生对儿童的教育不是理论上说说就算了的,而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具体做到。想到今天许多家长打着为孩子着想,逼孩子做这学那,损害儿童成长的天性,违背教育规律,就觉得不是个滋味。
  先生在求学期间就立下要改变国人之灵魂,他之于教育,既有理论高度,从人的发展规律与国家民族的客观需要作了深入研究,又有实践深度,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也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出来。他的大量作品都包孕着先进的教育思想,他的革命实践充分展示了他对教育的贡献。在教育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教育思想依然能成为今天教育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