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哪些缺点和遗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3:01:08

1.过于善待八旗子弟;
2.造成吏治腐败;
3.国库空虚;
4.雍正帝所得骂名的始作俑者。

康熙帝既有功绩,也有缺憾。康熙帝的缺失,可以列出很多。如台湾内附后开放海禁,但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突然宣布商贾"南洋不许行走",此一决策,大有失误。又如晚年禁止天主教传布,则切断了中国与世界文化的联系。再如禁止采矿使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也使手工业材料发生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利。另如限制新武器的试验、制造、配置,影响军力的强盛等。但归纳来说,主要在五项制度方面有缺失。

清朝开国"二祖一宗"就是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和世祖福临(还有多尔衮),他们在建国时、在入主中原后,于制度的设计,存在严重缺失。康熙帝在位时间久、皇权威望高,他应当、也可能对其弊端做出重大改革。康熙朝虽遇到新问题,但他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缺乏原始创新,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的长处主要是解决传统的问题,比如勤政、治河、农桑、尊儒,善于在前人走过的道路上再前进一步,或者恢复起来,或者更加完善。他没有对自己遇到的各种新问题作一个整体的认识,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回应。最后清朝灭亡正是下述新问题交织的结果。

八旗制度没有彻底改革。八旗制度在打天下时起过积极作用,但对治天下呢?这就表现出清朝"二祖一宗"(还有多尔衮)在八旗制度的设计上有严重的缺失。当时只考虑到旗人政治、经济、社会利益而埋下隐患。

皇位继承没有建立章法。清朝的皇位继承,没有采取明朝的"嫡长制"。清太祖、太宗朝是"贵族公推制"。顺治朝是"皇帝遗命制"。康熙帝则采取"立皇太子制"。他将二岁的胤礽册立为皇太子,作为皇位的接班人。事与愿违,康熙帝两立两废皇太子,闹得朝廷纷争,个人健康受损。英国在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发生"光荣革命",走向君主与议会共同统治的历史。清朝却在"家天下"的圈子里转悠。其结果,雍正帝实行"秘密立储制",慈禧太后实行"懿旨确定制",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