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李凝幽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9:03:41
词语解释:
竹径通幽处 幽:
山光悦鸟性 悦:
万籁此俱寂 俱:
但余钟磬音 但:

回答
1. 这首诗主要表现禅寺后院______的环境
2. 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3. 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寺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的什么细想感情?
4. 有人认为,最后一句话所写的中磬音未免破坏了这幽静,宁谧的氛围.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题李凝幽居
解释: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去: 负:
回答:
1.诗歌中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的表达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否从古诗词中找出此写法相似的句子?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细想感情?

本人比较懒- - 请回答者尽量缩短答案的字数 谢谢

幽:幽静 悦:使愉悦 俱:都 但:只

1:清幽脱俗。

2:曲折的道路,最终会通向美好的未来。

3: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4:不同意,文章采用以动衬的手法,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烘托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去:离开 负:违背

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表达了诗人对红尘的厌倦,对幽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