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2:58:01
它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感悟?

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蝉》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待的地方高,声音自然传得远。并不是借着秋风才传远的。用知了自比,比喻自己的高洁。自己高洁又有才华,所以声名较大,并不是借重别人的力量

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蝉》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在这首诗中虞世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