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种间相亲相克现象普遍存在。枣树与小麦间作,可提高枣树产量,对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0:28:33
对还是错

枣麦间作的效益远远高于纯麦种植。太谷县南张村后干旱丘陵区,全村2630亩耕地,耕地里有零星枣树。本村农民曹丙五全家有耕地3.6亩,零星枣树17株,年可产鲜枣2000kg左右,价值4000元,产小麦750kg,其经济效益是一般纯粮田的3倍多

一、枣粮间作的科学依据
1.利用枣树与间作物生长的时间差,充分利用肥水资源。
枣树是发芽 晚、落叶早、年生长期比较短的果树。一般在4月中旬发芽,10月中、下旬 落叶,而小麦则是9月下旬播种,翌年6月上旬收获,枣树与小麦的共生期约80天~90天左右。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小麦扬花、灌浆至成熟期, 以吸收 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而枣树正是长叶、 分化幼芽和生长新枣头的时 期,以吸收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因此,枣树与小麦间作, 争肥争水的矛盾不大。6月上旬枣树进入开花座果期,需肥处于高峰期,小麦则开始 收获。而刚刚播种的谷子、夏玉米等作物,尚处于出苗期, 需肥量较小, 一般不影响枣树的开花座果。9月中、下旬枣树采收后,为储备营养物质,枣叶需磷、钾肥数量上升,但小麦尚处在出苗期,对磷、钾肥吸收量较小, 而且小麦播种前又施足了底肥,故此枣树与小麦争肥的矛盾不大。
2.利用枣树根系与间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差,充分利用肥水资源。
枣树根系的分布以水平为主,集中分布在树冠内30厘米~70 厘米土层内, 占根系总量的65%~75%,树冠外围根系分布稀疏,密度小, 而间作物的 根系则集中分布在0厘米~20厘米的耕层内。枣树主要是吸收30厘米以下深土层肥水,且以树冠内为主。而间作物主要吸收20厘米内耕层的肥水, 以 树冠外为主。因此,枣粮间作比大田可提高肥水利用率。
3.枣树冠较矮,枝疏、叶小、遮光程度小,透光率较大,基本上不太影响间作物对光照强度和采光量的要求。
(1)枣麦间作。小麦从返青到拔 节期,要求一定的光照强度、采光量,而此时枣树刚刚萌发不久, 基本上 不影响小麦的光照。5月上旬至6月初,小麦进入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期,要求光照强度和采光量,仅为全光照的25%~30%, 此时枣树枝叶进入速 长期,枣叶展开后,单叶面平均在7.4平方厘米~9.8平方厘米, 随风摆 动形不成固定的阴影区,基本上可满足小麦对各生育阶段光照的要求。
(2)枣谷或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