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读书笔记 费孝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1 03:32:10
需要是的读书笔记而不是读后感,需要对每一章,每一节都有自己的见解。

马林诺夫斯基在《江村经济》的序言中说:“它(此书)有意识的紧紧抓住了现代生活最难以理解的一面,即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费博士看到了科学的价值在于真正为人类服务。”
《江村经济》一书虽然离我们几近70多年了(它是费孝通教授于1935在开弦弓村调查报告,随后先成了其博士论文),但书中对中国农民经济与生活的描述与探索,仍然富有现实意义。
作者特别提到了家的重要性,中国人注重家的传统。“它给那些丧失劳动劳动能力的老人以生活保障。它也有利于社会的延续和家庭成员的合作”。作者特别指出“父母在生育孩子之后,她的社会地位才得到完全的确认”。因为农村百姓特别看重生育子女的重要性,“首先是传宗接代,第二是向祖先表示尊敬”,“孩子上老年人的保障,即所谓‘养儿防老’”。
古代“七出”之一即妇女无子变可遭休,若是从如今的眼光看这样的规则,确实极不人道。但是,在旧时的中国或者在农村,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合理性。由于孩子,尤其是男孩的重要性,妇女不能生育带给家庭的将是灾难。
在调查中,作者发现那里“溺婴”现象比较严重,尽管人们都知道“那是不好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中国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是溺婴的主要原因。上世纪在美国,甚至连堕胎也并禁止,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婴儿(包括未出身)生命权的讨论。中国社会对此尽管持保守态度,但从不反对,原因之一也是旧时思想、习惯所至。
溺婴带来了许多问题。突出的便是性别比的严重失调,随之而来便是男女双方婚姻年龄悬殊,部分男子找不到配偶。这些问题作者没有详细阐述,但在当时也不可能阐述。如今,中国社会同样面临的这些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因为它会带来甚至颠覆人们对于性的传统思考。
书中着重介绍的是开弦弓村的经济生活。那里以丝织也闻名,但近几年来的丝织的萧条是这里的生活水准下降。于是,这里进行了一番改革。从养蚕、丝织,到政府的支持,都发生一些显著的变化。经济萧条出现了“童养媳”的制度,各种集会都取消了。人们开始养羊,试图发展经济。
书中对于中国特有的佃户制在农村的情况作了介绍。佃户制是中国特有的物权制度,农民对土地虽不享有所有权,对可以终身享有播种土地的权利,当然前提是要每月交租。作者说,当地40%的土地都属于佃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