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 怎么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5 22:27:40

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不超过10%。10%这一数字是否意味着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林金桐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林金桐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具备转化为现实产品的条件。在高校,许多教师和学生有很多奇思妙想,但是这些想法和实践得出的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市场才是关键。科研成果需要十分契合市场的需求,有突出的竞争优势才能够吸引投资,得以转化,但是高校的很多科研成果在这些方面往往很难完全符合市场的要求,从而很难将投资者的目光吸引过来。因此,创新的概念变为现实生产力本身就很难超过10%。

  “科研成果应该并且必须得到转化,放在架子上的科研成果是没有意义的。科研成果只有进行有效转化,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林金桐认为,科研成果得以转化是鼓励高校教师进行自主创新的最好激励方式,“鼓励知识分子自主创新单靠金钱和名誉是行不通的,只有让他们看到自己辛苦研发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才能对他们形成有效的激励。”在此过程中,林金桐表示,中外大学校长大多认为高校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责任。

  1∶10∶100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研究、开发、投产过程中所需投资额的比率。“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林金桐认为,在基础研究开发阶段,政府的投资是主体,“当然,承担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重要职能的大型国有企业或者跨国公司也可以参与到这个环节中”。到了科研成果开发阶段,就是风险投资参与的时期了,“风险投资参与的成功率可能不是很高,但恰恰是成功的那部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等到完成科研成果的开发,接下来就是各界投资商积极参与的时刻,在看到市场前景之后,投资商可以进行选择性的投资,完成科研成果的最终投产。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尽管成功率只是近10%,但是它们为社会带来的收益是成百上千倍的。”林金桐呼吁国内金融系统和风险投资资金积极参与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为什么风险投资资金不愿意流向高校?为什么银行系统的资金不投入到高校科研转化上?说到底,还是缺乏创新意识的体现。”针对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科研开发上,银行不敢也不愿将资金投入高校科研的现状,林金桐认为归